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99. 6”梅雨锋暴雨模拟资料的诊断分析
王 文, 蔡晓军, 隆 霄
J4    2007, 25 (4): 5-11.  
摘要1569)      PDF(pc) (1018KB)(2499)    收藏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的模拟资料对“99. 6”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流动量输送(CMT)和视热源视水汽汇分析。CMT诊断分析表明,水平动量残差在切变低涡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中尺度低涡发生初期对流层低层动量残差çX主要是加速西南气流的北上;在对流层中层动量残差在槽后加速冷空气南下,在槽前加速西南暖湿气流北上,非常有利于东亚大槽的发展。在低涡切变线强烈发展时, 850 hPa的çX方向与发生阶段相反,此时西南气流受到了强烈的减速作用,同时500 hPa东亚大槽的前部和后部出现了减速气流的动量残差,槽后冷空气和槽前的暖湿气流都已经受到减速作用,此后低涡切变线逐渐衰减。低涡切变线发展到最强的阶段,强çX矢量几乎总是与强烈上升运动区相对应,能量转换E的水平分布表明,大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非常复杂,并不是简单的能量串级过程,但能量主要是从大尺度向次网格尺度转换。200 hPa动能转换E的带状分布非常清楚, E的正负大值中心分布在高空急流的2侧,表明高空急流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诊断分析显示,强凝结潜热的释放与低涡的发展相伴随,但视热源只与β中尺度系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视水汽汇有和视热源非常相似的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02.3”强沙尘暴过程的中尺度动力学诊断分析
王 文, 隆 霄, 李耀辉, 钱 莉
J4    2004, 22 (3): 17-21.  
摘要738)      PDF(pc) (57KB)(1623)    收藏

摘 要:利用较成功模拟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MM5模式输出资料进行了动力学诊断研究,计算了动量收支残差X,结果表明,3月19日高低层上,最大X矢量位于河西小槽的后部,表明动量残差主要是加速西北气流的南下。X矢量与风矢量 V的夹角在槽后<90°,这说明动量残差在槽后加速冷空气南下,非常有利于小槽的发展和东进南下。300 hPa动能转换E的带状分布非常清楚,并且E的大值中心分布在高空急流(>50 m/s)的两侧,这也表明高空急流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涡度、散度和位涡的分布特征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河西小槽位置比较一致。轨迹分析表明,在300 hPa高空主要是低压槽起引导作用,500 hPa向东南方向移动,而在700 hPa气块在高原北侧的绕流非常明显。将沙尘浓度和气块轨迹叠加在一起时,可以确定沙尘的输送路径,所以它有一定的预报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